華胥之洲在哪里?在《拾遺記》中,在《山海經(jīng)》中,在眾多的先秦典籍中。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就在六盤山南端,就在關山之巔,就在甘肅莊浪桃木山西麓,它便是依然碧波蕩漾的朝那湫。 隨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整個六盤山還在不斷崛起,而華胥之洲卻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其華胥之水反倒在不斷增多。不信,請看汭河之水,依然保留著《山海經(jīng)》“苕水”的模樣:它導源于桃木山,根連著華胥之洲,沿“東南流”而入“涇水”。 如今的朝那湫,有形似臥蠶的前湫,有狀如彎月的后湫,有星羅棋布的千百個小湫,依然如青史所載,永不干涸,永不外溢。可誰知,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這里卻什么也沒有,只有一雄一雌兩條沖天的火龍。——而今的雙湫,竟然是火山噴發(fā)的兩條通道。 從太古時代走來,這里的火龍化作水龍,伴隨著天池、雷神和草甸,還有華胥、伏羲和女媧!渡胶=(jīng)》說,雷神“龍身而人頭”!兜弁跏兰o》說,伏羲“蛇身人首”;還以“在吳西”、“成紀”為標志,確定了“雷澤”的方位①。 從東周時代走來,這里為朝那國都地,有馬,有牛,有羊,還有獵隼、長槍和王宮。《說文解字》說,“那,西夷國”!镀?jīng)龈尽氛f,“盧彭在西北,后為戎那”。這里是一個風水寶地啊,拂曉的第一縷陽光,就照射在這里。山巔最美的池水,就鑲嵌在這里。懸崖之巔的“馬槽槽”,竟然是王宮的遺跡。 從秦漢時代走來,這里是秦人祭天祭川的地方,是秦漢王朝所祀之地,竟然與黃河、長江、漢水齊名。不信嗎?請看《詛楚文·厥湫》,從秦穆公到秦惠文王,18代在這里祭天祭川。請看《禮記》,祭河必先源而后尾。——祭祀湫淵,并不亞于在中途祭祀黃河、長江和漢水②。 吁戲,華胥之洲、雷澤、湫淵和朝那湫,一地而多名。中華民族的龍脈,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中華文明的源頭,就在這里。 注:①詳見筆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載于《西部學刊》2019年第14期。②詳見筆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載于《甘肅政協(xié)》2021年第6期。
作者簡介:張雙鎖,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 通訊地址:甘肅省莊浪縣商務局 郵編:744699 手機:1556970274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