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片爬山虎,卻非是因喜歡而培植的,而是前幾年鄰居家翻砌與我家相鄰的墻時,他家原來攀附在墻上的殘枝落入我家的。當時,原以為這些殘枝不久便會枯腐融入泥土,誰知連日的幾場陰雨竟為它們注入了活力,生機勃勃地生長起來。開始時,母親并不太喜歡這一蓬蓬不開花只長綠葉的爬藤,讓我用鐮刀割過幾次,怎奈它們的生命力太過頑強,割過后,十幾日便又將那紅墻染綠了一片,母親不知是厭了,還是看慣了,也就任由它自由地成長起來。
從此,每當春風(fēng)的腳步輕輕來到我家的小院,我家的墻上就會漾起陣陣綠波碧影。初時并不以為意。只是覺得那片濃綠甚是好看,待看了葉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腳》和肖復(fù)興老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才真正地去留心觀察它們。
在我為那蛟龍般的爪子緊緊巴在墻上而驚嘆,為那如精靈般在綠葉間閃爍跳躍的陽光所吸引時,卻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與兩位老師描寫不同的風(fēng)光,原來爬山虎不光有腳,而且還有花、有果。
春天,爬山虎的綠葉漸漸地覆蓋了整個墻面,在那葉柄處便會生出如蛟龍爪子般的細絲,但它們卻不像爬山虎的腳一樣伸入葉中去探尋墻壁而努力攀登,而是盡力地伸出綠葉之外,去追尋那明媚的陽光。過一段時間,那細絲上便長出了黃色的狀如小米粒的花蕾,仔細看那“小米粒”的上面還有四條淺淺的紋痕,像極了夏日吃的香瓜,又如一只緊握的小手,想來應(yīng)該是花開四瓣吧!這些花雷雖然細小,但卻一簇簇的聚在一起,如同綠色掛毯上繡的花邊,為這一墻濃綠平添了許多詩意。
夏日的風(fēng)雨過后,我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夾著泥土的芳香,涌入我的房間,與往日不同的是,這空氣中還有一股淡淡的若有若無的芬芳。打開房門,院內(nèi)的月季花在風(fēng)雨的摧折下留下了滿地的殘紅,反而是這一墻綠綠的爬山虎經(jīng)過了風(fēng)雨的洗滌,顯得格外青翠,晶瑩的雨滴在陽光下閃爍,而后像個頑皮的孩子般由一片葉子跳上另一片葉子,一直向下,直到落入土里不見了。當我走近這一墻濃綠,發(fā)現(xiàn)那淡淡的香氣變得明晰起來。噢,原來是爬山虎開花了。那如拳頭般的小花蕾綻放成一顆顆四角的星星,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趕趟似的,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雖然細小到不細看就難以分辨它的容顏,但卻都努力地吐出自己的芬芳,將自己生命的價值展現(xiàn)。幾只敏感的蜜蜂和蝴蝶似乎感于這淡淡花香的召喚,圍著這一簇簇細小的花兒翩翩起舞。一時間,倒在這寧靜的綠色中憑添出了幾分熱鬧。
不知過了幾日,我再去看時,爬山虎綠綠的葉子上已經(jīng)覓不到那細小的黃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嫩紅的細蔓兒上長出的一簇簇綠色的果實。依舊是四瓣,依舊如甜瓜,如緊握的拳頭,只是比花蕾大了許多,如同一粒黃豆大小,在陽光下如一顆顆綠寶石熠熠生輝,可惜被這滿墻的綠葉映襯,讓其失去了應(yīng)有的光彩,不細看,還真難覓其蹤。
夏去秋來,那一墻濃綠變成了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滿墻的紅葉又成了秋天渲染潑墨的畫板,微風(fēng)吹過,片片紅葉隨風(fēng)飄落,如一只只紅色的蝴蝶在風(fēng)中飛舞,讓人不禁想起“明日黃花蝶也愁”的詩句來。在我用相機為其留念之時,發(fā)現(xiàn)在這如火、如霞的紅葉下,爬山虎的蔓藤如一條條灰色的巨龍,靜靜地但卻有力地巴在墻上,一動不動,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為春天積聚著力量。在這紅葉與藤蔓之間,還有幾簇黑灰色的小球,那是爬山虎的果實成熟了,只是沒有了花的清香,也沒有了青果的光芒,似一位老人飽受了塵世的蒼桑,就連連綴這它的蔓兒也變得如血一樣。我摘了一顆,用手輕輕用手摩挲,噢!原來這灰色竟是秋天為它染上的一層銀霜,在我用力為之去掉鉛華,它便如一顆黑色的珍珠在陽光下閃耀,此時,幾聲鳥鳴將我從沉思中喚醒,原來是幾只頑皮的鳥兒將這果實當成美食分享。
我在暗自的慶幸,慶幸當時的幾場陰雨,慶幸母親的不再堅持,更慶幸爬山虎的生命力如此頑強,不然,我又怎會有這許多快樂的時光,見到與他人筆下不一樣爬山虎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