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雛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fù)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開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ㄩ_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欲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奴脅下雙生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我思紅顏空自憐,一朝漂泊難尋覓.”頭一次這么有觸動的去讀她,第一次這么認真的去對待文字,心在滴血,眼在哭泣?蓢@,當今天下,誰如黛玉,癡也罷,傻也罷,只是那種絕塵的凄涼,只有在重讀《石頭記》的《葬花吟》才能深切地感受到。
古人說:春女悲,秋士悲。黛玉就是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時節(jié)擬就這首葬花詞,借花喻己,來傾吐自己滿懷的愁緒和無可名狀的悲憤。她看著春天過去,想到自己青春易逝;看到落花,想到自己可能夭亡。斥榆柳、飛燕,實際是罵人情的冷酷;恨風刀、霜劍,實際是哀憐自己的際遇。淚水流盡,繼之以血,這是多么深沉的哀痛!青燈照壁,冷雨敲窗,這是多么蕭索落寞的時刻!春去春來,流年似水,前程茫茫,何處是歸宿?百感交集,恰似萬箭穿心,仿佛無知的花鳥也為之動情,同她一起唱一首悲涼的挽歌。“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這是難言的憤慨;“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這是絕望的抗爭。葬花葬人,花落人亡,此時已分辨不清這是悼花還是自悼。任誰讀到這里也會覺得心酸,不由地灑下一抹同情之淚。
黛玉雖然是富貴之家的千金小姐,卻又是寄人籬下的孤女;雖然每日里錦衣玉食,卻滿足不了她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雖然有大觀園內(nèi)眾姊妹蓉花斗草、吟詩作賦的熱鬧生活,卻不能從根本上給她以感情上的慰藉;特別是雖有寶玉作為她志同道合的隱秘的情人,卻對未來生活毫無把握和信心,時時感到悵憫、迷茫,這就鑄就了她多情多感、多嗔多怒、多愁多淚的個性。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可又偏偏生活在榮國府這樣一個“泥淖”、“溝渠”之中;她所熱烈追求的,偏偏又是她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不能容許的。因此,她的一生,悲悲凄凄,凄凄慘慘;ㄖx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所以面對繽紛落英,林黛玉如此傷懷,如此哀憐,以至手把花鋤,揮淚葬花,從自然規(guī)律中的“花開花謝”聯(lián)想到自己可能有一天會“紅消香斷”,以及將來“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凄慘處境。
因此,黛玉不愿意讓這殘酷的現(xiàn)實將自己原本純潔的身心玷污,更不愿意讓這嚴酷的社會將自己傷害至深!而最好的方法便是消逝而去,她來時是潔凈之身,歸去之時亦是定要潔凈之體!只有這樣,才能留住僅有的一點美好!黛玉寧死而不屈!每當想到這兒,不由得使我對黛玉肅然起敬!
洋洋灑灑五十二句的葬花辭,是《紅樓夢》詩詞之中最絕妙、最被稱道的篇章。它如泣如訴,淚和血凝,字字句句都同黛玉這個苦命的少女的命運和個性融合在一起,成為獨步古今的“黛玉詠嘆調(diào)”。為落花縫錦囊,為落花埋香家,還要為它悲哭、作詩,這種類似“荒唐”的舉動,不僅在今人中無有,就是在古人中也不多?蓪懺凇都t樓夢》里,寫在黛玉身上,則恰如其分,讓人覺得人神共俱,我愛葬花吟,更愛林黛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