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學校實踐教學計劃,讓攝影專業(yè)同學將自己學習的理論在暑假用于實踐鞏固學習成果,以期通過參加社會攝影活動肯定自己的專業(yè)成績。根據(jù)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的特點和方法,攝影藝術學院提出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教學實踐周的安排要求,6月21日晚,攝影藝術學院召開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教學實踐周組織安排會,攝影專業(yè)14級、15級、16級同學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大會是由攝影藝術學院院長鐘克昌老師主持,鐘克昌老師介紹了本學期教學實踐周的安排,教學實踐周指本學期第二十周(7月10日-7月14日),攝影藝術學院根據(jù)攝影專業(yè)特色,要求所有同學自主參與為期一周的專業(yè)實踐活動,首先鐘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自己所在的省內選擇具有豐富民族、民風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場所、項目、內容,拍一組具有新穎的內容、特色的題材、獨到的拍攝手法的作品上交(例如:山東省孔府、泰山、濟南泉水、嶗山文化等);
其次鐘老師建議同學們拍自己所處地區(qū)的扶貧、助教、農村醫(yī)改、社區(qū)改造、社會主義新農村、警民和諧、拆遷安置等等方面的內容的紀實專題作品,用手中的相機紀錄我們的時代、留下人文史料文化,為自己接觸社會、了解社情、培養(yǎng)專業(yè)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鐘老師提醒同學們可以深入社區(qū)、農村、校園及自己熟悉的人群中拍一組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如:家庭成員之間、老人和兒女之間、孩子和父母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等等方面的關愛與親情,讓生動的故亊、典型的瞬間、感人的畫面詮釋人間大愛。除此之外,鐘老師也提出了幾點要求:
一是每人選一個主題,深入題材,拍好、拍準確、拍生動(拍攝不能超過二個主題,不要求數(shù)量多,但要求拍精細);二是作品要求JPG的超精細格式,每幅作品不小于5MB;三是一組作品成形后應不少于10幅,最多不超過30幅;最后是作品的文字說明不超過400字。
本次實踐周大會秩序井然,同學們認真聽講,鐘老師耐心講解,給同學們的暑期實踐周攝影創(chuàng)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最后鐘老師代表攝影藝術學院提前預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的好成績,暑假拍出滿意的作品。
攝影藝術學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