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教學中,同學們經常會出現(xiàn)對最基本的概念產生混淆、誤解的情況,其中最常見的混淆就是發(fā)生在傳播“5W”要素和新聞“5W”要素之間。
要學對新聞傳播相關課程有更深刻細致的了解,掌握傳播模式是一種非常直觀的學習方法。模式是指科學研究中運用圖像形式對研究對象進行簡潔、直觀的描述,闡釋研究對象各個構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一般對模式的分類,按照表現(xiàn)手法分為文字模式、圖表模式和數(shù)學模式三類。
傳播學中的“5W”要素,其實是政治學家拉斯韋爾的著名“5W”傳播模式中的要素:,因為其五個要素首字母都是“W”,故一般簡稱傳播“5W”。簡單來講,被歸納為一個模式就是:
誰(Who)→說了什么(Says what)→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說(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誰(Who):傳播者,指在傳播環(huán)節(jié)中收集、加工及處理信息的個人或者機構。
說了什么(Says what):傳播的內容,一般通過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來體現(xiàn)。
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傳播信息的媒介或載體,如電話、報紙、廣播、電視等。
對誰說(To Whom):傳播對象或受眾,一般包括電視觀眾、報紙讀者、廣播聽眾等接受信息的人,是信息傳播的目的地。
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受眾接受信息之后的態(tài)度及反應,一般包括態(tài)度、情感的轉變和反應等。
這五個要素基本奠定了傳播學的研究范疇和基本內容,奠定了傳播學研究的五大領域: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研究、受眾分析、效果分析。
而新聞學中的“5W”,指的是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原因(Why) 五個要素,即在新聞報道中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經常會被概括成一句話來進行識記,即何人何時何地因為何種緣故發(fā)生何事。這五個要素強調的是真實和新鮮。新聞報道中的要素一定是客觀要素,可以是一句話的短新聞,也可以是交代背景及原因的報道,但記者不能對這些客觀要素進行過度解讀和評論,只是事件的轉述和呈現(xiàn),強調的是客觀報道。
掌握要素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規(guī)律,就不會發(fā)生混淆的情況,也就能夠更好的對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