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文學《梁家河》讀完了,心中暖暖的。要是中國處處是梁家河,這個世界大約天人合一了。
小小梁家河,確實是有大學問的地方。他不僅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年輕時學習和實踐的地方,更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普通勞動者成長為勤力為民的領導干部的最重要的成長印跡,更是中國數(shù)十年社會演進的純凈縮影。一個鄉(xiāng)村從集體主義生產(chǎn),到家庭承包責任制,到少數(shù)人的事業(yè)崛起的先富,再到整個村子每一個人的共富,這是數(shù)十年來中國社會的偉大歷程。習近平總書記雖然離開了梁家河,但卻把勤力為民的精神永遠的留給了梁家河,梁家河以靚麗的風姿進入新時代,正式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所播撒的精神之花的盛放。
梁家河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強大精神力量,源自于靈魂的單純與純粹。當年的習近平總書記,作為一個對未來有著想象和激情的人,他的新與梁家河的百姓融為一體了,生命的全部意義都注入了平凡而艱苦的勞動之中。相對于外界來說,今天的梁家河依舊是單純與純粹夢想的結晶。在直奔共富夢想的路上,個人式的功利是被完全消解掉的,在梁家河,依舊是集體觀念占有主流。
梁家河,一個書寫著民本情懷的地方。大約習近平總書記的民本情懷與意識滋生于此,成長于此。這個地方,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滋養(yǎng)了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的血肉關系。農(nóng)民生活之苦,精神之堅毅,待人之淳樸,都是一種近似于絕無污染敞開。為人民那怕做一件好事,人民也會銘記在心的,這個不起眼的地方,讓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真正地裝在心里。“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習近平總書記生命與這片土地相容,就是民本情懷的永駐。
梁家河書寫著幾代人做事專注遺風。心無旁騖,遇得到的所有問題都會得到解決。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做年輕人中杰出代表,以專注務實的工作作風,凝聚了人心,樹立了一種公允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離開梁家河以后,這種專注的精神引領著梁家河走進今天的輝煌。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使得數(shù)千年以來華夏民族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落地生根,安居樂業(yè),我們的民族期盼了數(shù)千年。
《梁家河》如一縷金色的陽光灑在心田,塵世的陰霾陰郁,被一掃而空。梁家河不是世外,卻是桃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