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解說詞是寫作時無法繞開的難題。本學期我擔任16級廣編《紀錄片創(chuàng)作》課程,在教學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解說詞的寫作是很多同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針對同學們的實際問題,我主要談談解說詞寫作的基本技巧和寫作誤區(qū)。
首先,解說詞是否一定要有?
近幾年,一種聲音在紀錄片業(yè)界的越來越多。有的人說解說詞越少越好,似乎紀錄片的解說詞越少,就越有檔次;甚至有人提出“好的紀錄片不用解說詞”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區(qū),固然有一些優(yōu)秀的紀錄片確實沒用解說詞,但那是由作品的風格和題材決定的。面對大多數(shù)的紀錄片題材,我們一般的創(chuàng)作者,還很難達到完全不用解說詞,就能把作品講透徹的境界。因此,解說詞寫作的技能,對于我們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而言不但重要而且必須!
如果說畫面是紀錄片的生命,那解說詞就是靈魂! 優(yōu)秀的、到位的解說詞,可以讓片子增色不少。而失敗的解說詞可以直接拉低片子的“檔次”。因此,如何提高解說詞的寫作技巧就很重要。
第二、解說詞寫作技巧
解說詞應該立足于畫面,表現(xiàn)畫面。解說詞不僅是對畫面信息的補充,優(yōu)秀的解說詞也能深化主題、抒發(fā)感情,甚至起到強調細節(jié)、增加趣味的作用。因此,解說詞的寫作,應該是與畫面、甚至音樂、音響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具體的解說詞創(chuàng)作時,有以下技巧應該掌握:
1.句式簡單明快。
2.語言簡潔,通俗易懂。
3.多用指示性代詞(吸引觀看屏幕、避免對畫面的重復)。
4.數(shù)字的形象化處理。
5.段落的內(nèi)部層次性,遞進關系。
6.把要強調的字和詞放在最后。
第三,解說詞的寫作誤區(qū)
對于我們的同學們來講,由于是第一次創(chuàng)作紀錄片,第一次寫解說詞。通過對以往學生們在寫作解說詞中常見的問題的分析,總結如下,希望在本學期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同學們可以吸取教訓。
1.過多分析、評價片中的人物或事件。
2.設想人物在想什么。
3.把自己的觀點感情,強加于觀眾。
4.過分依賴字幕。
綜上所述,紀錄片的解說詞是一種非獨立的文體,它要與畫面配合、相互補充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在解說詞的寫作中,多用口語化詞語,注重和節(jié)奏韻律美,讓觀眾“聽”得懂、“聽”得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