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它的基本含義就是:教師的學問要能為人之師,教師的言行應成為世人仰慕和模仿的典范。學為人師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行為世范則強調(diào)的是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教師素質(zhì),師德為先,高尚的師德是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規(guī)范。但是,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教師隊伍出現(xiàn)了一些有知識卻沒有道德的敗類:他們頂著碩博的學位帽,戴著教授導師的頭銜,道貌儼然地講著仁義道德背地里卻干著利欲熏心的勾當,試想這樣的老師,怎么能言傳身教,教好自己的學生?教師職業(yè)道德領域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不容忽視,關系著教育的發(fā)展和民族的未來。
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嚴謹治學,嚴于律己,力求德才兼?zhèn)洹?/div>
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yè)和解惑。嚴謹治學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保證。首先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學風,在學習中養(yǎng)成認真、嚴肅、實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識的態(tài)度。其次,在教學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以“身教”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在學生中堅決反對華而不實、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的錯誤習慣,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踐行言傳身教?鬃釉疲浩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可謂:身教重于言傳!
子曰:“有才無德,小人也;有德無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其才德或不及圣人的高度,但必才德兼?zhèn),方可育人。如果教師播下的是一顆真善美的種子,它就可以在學生中生根發(fā)芽,然后在社會上不斷傳播,擴大;如果教師投下的是一縷溫暖的陽光,這光會溫暖學生的心靈,照亮他們未來的道路。但是如果相反呢?如果教師播下的是一顆惡的種子,會有一種什么社會放映?如果教師投下的是一片陰暗,那它有又怎樣的副作用呢?所以,教師一定要秉持高尚的師德風范,向?qū)W生教授知識的同時,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書育人。
作為一名教師,當自查自省自己的日常行為是否合乎“行為世范”標準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師德師風體現(xiàn)在教師日常教學的細枝末節(jié)中,體現(xiàn)在教師一言一行的個人行為里。我們有的老師在食堂吃飯不排隊,在校園里隨意抽煙,亂扔煙頭紙屑……,還有的人開會看手機,睡覺或者幾個人圍在一起開小會……等等這些,也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xiàn)。
我們學校一貫堅持主流思想引導和每周常規(guī)化的學習活動,嚴抓師德師風建設,在廣大教師中形成以嚴謹、自律和奉獻為主旋律的師德風尚,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防范“重金錢、輕事業(yè),講實惠、淡責任”的思想抬頭,個人利己主義以及有損師德師風的行為出現(xiàn),所以每位教師都應當時刻自查自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行為世范”標準?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當給學生以及世人展示什么形象?作為現(xiàn)代的一名教師,自己的職業(yè)意識和崗位意識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短短八個字,莊重典雅,對我們每一個教師而言,又寓意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