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這種歐洲古典學院派的劇場舞蹈體系,起源于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成型并興盛于16—19世紀上半葉國力強盛的法蘭西,鼎盛于19世紀下半葉文化昌明的俄羅斯和丹麥,并于20世紀初從俄羅斯走向世界各地,陸續(xù)形成了意大利、法蘭西、俄羅斯、丹麥、美國、英國共六大流派。500年的芭蕾史可分為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現代芭蕾和當代芭蕾共五大階段。"①芭蕾舞蹈的審美特征與訓練方式都是圍繞著開、繃、直、立這四個方面所展開的,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舞臺展示上都是如此。并且,這四點要求也成為了評價芭蕾舞者優(yōu)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從古自今開、繃、直、立始終貫穿于芭蕾之中,也成為了芭蕾最基本也最典型的審美特征
芭蕾作為一種概念性和抽象性為審美特征的表演藝術,許多動作的運動方向都是與舞臺平行的,而向兩側打“開”雙腳則能更有效的擴大體重在運動中與地面接觸并達到平衡的面積。一旦他們肢體原有的線條得到了充分的延長,動作范圍得到了空前的擴展,表現力也就自然會變得格外豐富。芭蕾舞者,均需要使背部像門板似的向上挺直,達到健美挺秀的藝術境界。“直”不僅僅是體現在身體的直立,還體現在動態(tài)之中的身體保持的直立狀態(tài),垂直性是芭蕾舞許多整套動作技巧的主調。以舞蹈藝術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動態(tài)形象,技人體的姿態(tài)、造型,步法等動作借助音樂、舞臺美術、化妝、服飾等藝術因素產生的具有欣賞價值的視覺效果。具有可視性、流動性的審美性的特點,是舞蹈欣賞過程中被感知、認識的主要對象和體現舞蹈藝術審美價值的主體。根據現實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動和流露表情的習慣特點,經過提煉和藝術加工,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并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等內心情感變化。除了與動作相協調的面部表情外,有節(jié)奏的動作、姿態(tài)、手勢和造型,亦可產生富有藝術感染了的舞蹈表情。
一、文化審美
我們都知道芭蕾是西方文化發(fā)展的產物,它擁有著鮮明的西方文化色彩,它的舞蹈審美特征也與文化保持著密切的關聯。就芭蕾動作中對直立向上的追求而言,這一點看似只是一種單一的訓練方法,但實質卻是對文化審美的最好體現。芭蕾所追求的直立向上,或許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文化有著直接的聯系,西方大部分人群所信仰的宗教為基督教,每一個基督教徒的心中都有一個叫做“上帝”的人,他能實現人們最迫切的渴望,即便這種渴望對人類而言都是很難涉及的。“上帝”居住的地方叫天堂,在天堂里居住的人都幸福快樂,沒有人世間的憂愁煩惱,是每一名基督教徒向往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在我們所說的天上,因為天在上方,所以,這種文化直接的影響了芭蕾舞蹈對直立向上的追求,滿足了西方人對天堂的向往和受文化所影響的審美需要。
二、性格審美
一個舞種的產生絕對不是單方面原因的促成,它需要符合文化、社會、人文等各個方面的審美要求。芭蕾舞蹈的形成也是如此,它不僅與西方文化密切相關,更是受到了西方人性格的極大的影響。西方人的性格開朗大方、做事簡單直白、交流方式比較開放等一系列的性格特征都深深的影響著芭蕾的發(fā)展和動態(tài)。正因如此,西方人性格造就的審美也就趨于外向與直白,因此,芭蕾的動作以尋求外開為美,以面對前方的方式與觀眾交流成為了表演的主要手段。另外,這種性格審美還對芭蕾的隊形運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西方人直白外向的性格,使他們對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帶有明顯棱角的隊形情有獨鐘。而這一點正好與我們東方人含蓄內斂的性格截然相反,所以,東方舞蹈多用圓形、弧形等沒有明顯棱角的隊形作為舞蹈的主要運用方式。因此,芭蕾作為西方人性格的產物,代表著西方人的審美特征,它對外開的追求,以及隊形的運用正充分的體現了西方人性格使然的審美特征。
三、訓練審美
芭蕾之所以在世界舞蹈中被廣泛應用,并不是因為它僅僅符合西方人的審美,其實,芭蕾適應了世界各地的審美需要,它體現了世界性人們對于舞蹈需求的共性審美。而這種共性審美就是我們所認為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訓練出最修長的形體,讓我們完成最優(yōu)美的舞姿,而這一點我相信是芭蕾能夠被世界接受的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說,芭蕾能夠被普遍接受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著比較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比較完整的訓練體系。而之所以說芭蕾是比較科學的,正是因為它符合人體的自然生理結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般人的雙腿在最放松的時侯往往是呈現出一種自然的外開狀態(tài),而并不是雙腿緊并或向里的走向,所以說,芭蕾訓練的外開,符合人體的正常生理結構,它是在身體自然狀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的。而芭蕾所強調的動作延伸,也有利于我們對四肢的訓練,從而符合我們對形體的訓練審美。因此,芭蕾還具有訓練審美的特征和意義。
四、審美原則
芭蕾的審美原則:我們將芭蕾的美學概括為“開、繃、直、立”四大原則,而這四大原則自1700年同腳和手的五個位置以及若干固定舞姿一道形成以來,一直延用至今,成為各個時期芭蕾編舞家們的審美標準。“開”——芭蕾藝術的精髓: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jié)部位,左右對稱的向外打開,或向兩側打開,尤其是兩腳應該向外打開180度。它的藝術特征主要表現在:延伸身體線條、擴大表現空間、增強運動的靈活、保持身體的平衡、提高藝術性、炫耀貴族的氣派。“繃”——顯現肌肉的力量美: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將肢體各個部位“繃”起來,尤其是腿腳上的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以及脊椎和頸椎諸關節(jié)。才能在觀眾的視覺中有效地延長肢體原有的線條,產生形體美和肌肉美的審美感覺。“直” ——展現正義的豪氣: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背部像門板似的向上挺直,達到健美挺秀的藝術境界。“直”不僅僅是體現在身體的直立,還體現在動態(tài)之中的身體保持的直立狀態(tài),垂直性是芭蕾舞許多整套動作技巧的主調。“立”——再現坦誠的心胸: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頭頸、軀干和四肢作為一個整體,在靜態(tài)的舞蹈時要表現傲然挺立、氣宇軒昂的穩(wěn)重狀態(tài),而在動態(tài)舞蹈時既要穩(wěn)重流暢,又要在停止時揮灑有力,穩(wěn)重如山。芭蕾藝術這種身體軀干保持直、立的美學原則,表現出了一種自信和驕傲、高貴和正直,再配合開、繃的美學特點,共同造就了芭蕾男子舞者的紳士風度和舉止,而芭蕾女子舞者優(yōu)雅的淑女風采和姿態(tài),則洋溢出了清雅、高潔的藝術風貌,是藝術中高貴與典雅的典范。
芭蕾的審美特征主要包括文化審美、性格審美、以及訓練審美這三個部分,芭蕾的審美原則將芭蕾的美學概括為“開、繃、直、立”四大原則。這三種審美特征四大原則都已融入到芭蕾舞蹈之中,成為了芭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芭蕾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都知道,芭蕾的歷史非常久遠,普及范圍也十分廣泛,F今,芭蕾舞蹈的訓練方法已經影響到整個世界舞蹈發(fā)展的訓練體系,它的審美特征也得到了世界舞蹈的廣泛認可,而我們在學習芭蕾舞蹈的同時,了解芭蕾的審美特征也變得不可忽視。因為,充分認識和了解芭蕾的審美特征,能夠幫助舞者更好的理解芭蕾,也會使自身的芭蕾素養(yǎng)無論在肢體上還是思維上都能夠有所提高,讓舞者們的芭蕾舞蹈事業(yè)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