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孝經》已經有一個半月的時間,沒有真正開始學習這本書之前,雖然也常將“百善孝為先”這樣的句子掛在嘴邊。但是,真正接觸這本書,去讀去品,卻有著不同的感受。《孝經》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性的沖擊,更是內心的種種觸動,她的深邃和所傳達的道理值得每一個人去品味,去挖掘,去體驗。這本書集成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指出“孝”為所有德行的根本,是萬物沿著正確美
好途徑發(fā)展所必須具備與遵守的道理。
《孝經》以孝為中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缎⒔洝肥状螌⑿⑴c忠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除此之外,《孝經》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tǒng)而詳細的規(guī)定。它主張把“孝”貫穿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
“百事孝為先,;丶铱纯”,這是早在2011年春晚我們看到的一副春聯。那時的我也已經開始上班,一直到現在,工作的繁忙真的讓;丶铱纯醋兂闪艘痪淇赵,也為之愧疚?鬃诱f:“人的身體就連皮膚毛發(fā)都來自父母,所以不能隨意損傷,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間遵循大道,建功立業(yè),顯揚名聲于后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就是從善待父母開始,然后效力國家,最后達于功成名就。”因此,“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首先是一種社會道德準則,用于處理家庭中長輩同子女之間關系。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在當今日益高速運作的信息時代里,在我們年輕人忙碌于自己的事業(yè),奔波于世界的各個角落之時,一首《;丶铱纯础穯拘蚜吮娙司眠`的感動和對親情的依戀。不得不說,科學在不斷進步和創(chuàng)新,人類乃至自然界的親情卻如陳年老酒愈久愈醇。
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孝”似乎已漸漸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年輕一代人的視野。有時,匆忙行走于街頭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些老人,有的衣衫襤褸,有的蹬著三輪車,有的拎著蛇皮袋,流連于大街小巷中,撿起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資源”,動作僵硬而麻木,他們游走于街頭巷尾,構成了城市中一道“獨特”的使人生悲的“風景線”,這樣的瞬間真的是在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去踐行《孝經》所提倡的內容。
總之,《孝經》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孝經》,讀懂《孝經》,踐行《孝經》并使之得以傳承,我們需要精神上的支撐,我們需要對我們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所以我們需要《孝經》,踐行《孝經》,在生活中做到《孝經》所要求的內容我們才能真正獲益。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能夠找到心靈的一方凈土實屬不易。這本書教會我們更好認識自己、放下自我、謙和進取、包容別人、接納世界,最終做到立身處事的究竟圓滿,從而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真正用孝心、博愛心待人處事。只有真正將孝心應用于生活中,圣賢之教對我們才有真實的益處,否則學到最后,只是增長一些皮毛常識,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靈性的提升,不會有太大的用處。作為教師,我們不單純做學問,搞研究,寫報告,寫論文,我們需要學習儒學典籍,學儒并傳播之,使《孝經》的內容得以傳承,使其學以致用,服務于我們自身、服務于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