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參加了《如何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高校教師》的培訓學習,雖然這并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但葛老師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與淵博的知識,把愛與責任分析的淋漓盡致,使我深深感受到作為教師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我有了深深的體會。
教師,其責任無處不在,有了強烈的責任意識,就會清晰于自身的職守,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從事教師職業(yè),需要奉獻精神,必須具有自覺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事業(yè)的決心和勇氣。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敬業(yè)的精神。
敬業(yè),不醉心于名利,講究職業(yè)良心,在平凡中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的事跡。敬業(yè),是對天賦道德的尊重,是在工作中流露的優(yōu)秀品德和人格。這是種內(nèi)在的精神,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工作的強大動力。
勤業(yè),勤奮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盡職盡責的態(tài)度,在具體又平凡的工作生活中體現(xiàn)自身價值。具有耐心與堅持,相對來說,勤奮的人對于機會有著更加敏銳的知覺與創(chuàng)造能力。
樂業(yè),對于自身工作有著深刻的肯定與尊重,堅定的職業(yè)信念,因熱愛而勤奮,因熱愛而承擔責任,因熱愛而樂享其中。
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進步,自我提高與發(fā)展、完善,是教師更好履行自身職責的保證。奉獻的同時,我們也面對舍棄,具有甘愿舍棄和犧牲個人利益的高尚品質(zhì)和高貴精神。多一些“奉獻”,少一些“索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深刻地詮釋了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高校教師教師的奉獻精神。
藝術(shù)傳媒系 王少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