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融合而精彩,因教育而未來。
——題記
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學科融合,這一主張不僅有助于打破學科界限,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維力和領導力。
當前隨著教育心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美國教育學家加德納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論,指出在每個人身上存在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以上六種能力并非相互割裂相互分離,而是相輔相成的。當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時即可以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將空間教學與言語教學相結合起來加以培養(yǎng)。
例如:在古代漢語《左傳》教學《燭之武退秦師》時,可以在疏通句意,積累實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前排演話劇,學生組內自主分配好主次要人物角色,課程中展示話劇故事情節(jié)。從而打破了古代語言學課程枯燥乏味的學理色彩,使課程內容生動活潑起來,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又如:現代漢語課程中語音、漢字、詞匯、語法四個部分彼此相互獨立又相互映襯。如何從漢字教學自然過渡到詞匯教學,如何從詞匯學習自然延伸至語法使之呈現一體化脈絡,是教師備課時要著重考慮的方向。例如:短語教學部分涉及短語結構類與功能類。該章節(jié)偏向從短語的結構劃分,以語法單位為基本編寫依據,卻忽視了不同短語之間的關聯性和整體性。因此,教育者可以以具體情境為單元設計教學內容,但基本線索依然按照5大類進行劃分。例如以雄安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的新面貌為討論對象。將雄安新區(qū)的發(fā)展分為旅游、教育、醫(yī)療、文化產業(yè)等模塊。運用短語描述雄安新區(qū)的發(fā)展狀況,最后將短語歸納為主謂、動賓、中補、聯合、偏正不同的結構類型,啟發(fā)學生融入練習中,在講練結合的過程中掌握短語結構類。該課程內容嘗試將地理學科與語言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開發(fā)學生的詞匯量。從而將教師從教育教學的搬運者變成教育教學的啟發(fā)者與研究者。使學生感受知識源于生活的生動性而非刻板性。
最后,終身學習是教育者的使命。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在高校文科語言教學中,語言學與數學、語言學與歷史、語言學與政治相結合加以闡釋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如何將語言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需要一定的教育藝術。因此不斷扎實自己的理論基礎才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行穩(wěn)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