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價體系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那么如何建立課程評價體系呢?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及培訓學習所得,我認為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應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學生與老師的互為評價
良好的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教育理念。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則是被評價者,是評價的客體,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茖W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應提倡老師與學生互為評價。學生通過老師的評價可以看出近期學習及未來發(fā)展中所存在的問題;也能在評價老師的過程中,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進行思考與總結。與此同時,老師也能在學生的評價中查找出近期教學工作中的優(yōu)點與劣勢,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2、學生的自評與互評
學生在結束課堂學習之后,應進行自我評價,反思本次學習的效率、所遇到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跟隨課堂進度等。此外,教師可在課堂學習中建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通過學生互評活動的展開,學生們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別人的優(yōu)點,對自身學習能力及狀況有一個較為科學全面的認知。在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活動中,促進學生集體發(fā)展的意識,達到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
3、老師的自評與互評
老師應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對本次課堂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地方進行客觀評價。在自我總結與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分析、解決問題,更加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獨到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有因自身問題導致的一些教學缺陷。因此,老師們應時刻秉承向他人學習的理念,對其他老師的課堂進行分析研究。在此過程中,取長補短,促進同行之間的相互成長,不斷發(fā)揮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
4、建立分層評價體系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茖W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應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理應樹立全面正確的差異觀,立足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實施有差異的教學與評價,促進學生差異性的發(fā)展。建立分層評價體系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身基礎之上得到發(fā)展,達到強化學生自我認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評級體系必須包含以上內容。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不斷探索研究,尋找更加貼合實際的課程評價體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