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我閱讀了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先生2020年4月出版的新書《故宮六百年》上下冊。讀史明智,特將此書作為優(yōu)讀之選,推薦給大家。
明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興建皇城,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其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北京為其燕王時的封地,是龍興之處,根基穩(wěn)固;二、北京地理位置重要,也更有利于管理北方防務;三、北京交通便利,陸路四通八達,水路聯通九州;四、北京曾為遼南京、金中都和元大都,歷史文化積淀豐厚;五、北京是中原農耕文化的中心,地處平原,沃野千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永樂帝的這一決定,不僅影響了中國最后兩個封建王朝的發(fā)展與建設,現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
大明皇宮建成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端坐于奉天殿的寶座上,接受百官朝賀,同慶祝新年的到來和新落成的皇宮——紫禁城正式啟用。就此故宮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它的輝煌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即是一本歷史實錄,又是一件歷史見證。北京故宮博物院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20年恰逢北京故宮建成六百年,閻崇年先生將之前的講稿合輯重新整理編輯,以時間為經線,以歷史為場景,時空交叉再述故宮往事,有關建筑,有關藏品,有關人物。正是這些元素之間的互動,幫助我們立體、全面地了解故宮,進而更加熱愛故宮、守護故宮。
閻崇年先生的文筆細膩流暢,每一個章節(jié)的著筆都可窺見其文化底蘊之深厚。如第二講“大明建立”下設三課“雄才大略”、“濟濟文臣”、“熙熙武將”,讓人一目了然雄才大略的定是明太祖朱元璋,濟濟文臣劉伯溫和李善長,熙熙武將即明開朝“六王”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又比如第三十九講“海瑞上疏”,短短十二個字“海瑞上疏、怒而省思、臨終思鄉(xiāng)”就高度概括了海瑞忠君愛國的形象和明嘉靖帝生命最后五年的時光!豆蕦m六百年》上下兩冊中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有待各位去閱讀和發(fā)現。
閻崇年先生的著作還有很多,如《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4年出版)和《明亡清興六十年》(中華書局2006-2007年出版),我都曾在大學時期拜讀。閻崇年先生的一段話我記憶至今,充分展示了他研究歷史的態(tài)度與熱忱。閻先生說:“對歷史首先是要敬,也要畏。歷史是幾千年人類經驗的總結。所以要敬。為什么要畏呢?人類歷史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教訓,甚至是血的教訓。對于這些教訓,不能掉以輕心,要有一個畏的態(tài)度。把這些教訓吸取了,我們今天盡量避免這些教訓,使我們國家更興旺,民族更復興。”在建黨一百年之際,再讀閻先生的這段話,讓我們齊力共勉,以史為師,以史為鏡! |